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团队按照第三批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内容,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推动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课程教学团队。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一)建立高效团队管理机制
通过细化任务分工、分析研讨、项目总结、考核评价、绩效奖惩等程序,建立健全创新团队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建立团队质量控制制度,促进团队成员开展深入的交流、协同、合作,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凝心铸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团队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活动;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把师德师风作为团队教师项目任务完成、考核评优、绩效奖惩的首要标准,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同行、学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成立师德师风督查小组,对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和劝诫,对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依规依法处理。
(三)建立校企、校际多元协同工作机制
与国内外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构建多元协同合作机制,共同制定动态调整、资源共享等制度,共建创新基地,依托学校牵头的国家现代猪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重庆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大生猪产业创新学院等多个协作平台,不断优化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团队整体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四)建立质量保证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有机接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教师诊断与改进制度,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以团队目标为导向,通过层级分解制定三级化的目标链和标准链,针对团队教师专业和个人特色,构建通用能力、可转移能力、独特能力三维一体评价模式,定期开展目标达成评价、能力评价、素质评价,保持教师素质和能力可持续发展;形成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方案,提供专项经费用于高质量教研、科研等课题,以及高水平论文、科技成果等奖励;建立团队教师激励机制,合理安排激励性指标权重,对团队教师开展综合评价,激发教师发展热情,增强教育教学创新效果。
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校企联动,共同开展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塑造教师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风格,培育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落实校企互兼互聘制度,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教法、教学模式改革等专项培训。
校企共建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师发展分中心、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流动站,“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团队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度参与科技创新,运行重庆生猪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培育科研奖项;联合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与研发和技术技能成果转移转化,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能力,反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乡村振兴教学资源,编制乡村振兴培训教材;大力开展非学历技术技能职业培训,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以党建为引领,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结合我国大农业、大畜牧特色,形成“大国畜牧”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三全育人、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或示范课程、教改项目);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团队研讨;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形成“大国畜牧”思政教育育人新格局,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
四、推进新教法与模块化教学改革
通过就业岗位群调查确定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把专业能力分解为能力要素,进一步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课程(或技能点),将相关联的能力要素对应的课程(或技能点)组装成教学模块,实施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时间安排模块化,课程内容组织模块化的课堂模块化教学;通过对各模块教学的引导和控制,阶段成果的合理评价,使教学思维更加透明化、逻辑化,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