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2025年确保实现
“一个衔接、两个赶上、三个突破”;
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政府近日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绘制出今后五年我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明确到2035年,我市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我市将通过五年努力,到2025年确保实现“一个衔接、两个赶上、三个突破”,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民收入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类”区县赶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七大具体目标。其中,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在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方面,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绝对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下降到2.35∶1。
如何确保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13项重点工作,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进“一区两群”农业农村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等。
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方面,《规划》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先行示范类、重点帮扶类、积极推进类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选择有基础、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区县作为“先行示范类”,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取在全市率先达到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重点帮扶类”以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为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好帮扶政策,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其余区县为“积极推进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在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方面,坚持“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路子,大力发展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集群;打造10个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园;构建以“巴味渝珍”“三峡牌”为龙头、50个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1+1+50+N”农产品品牌体系等。
在建设“智慧农业·数字乡村”方面,将以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壮大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加速智慧农业—装备智能化推广应用及示范、智慧农业—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建设等。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将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实施农业对外开放提升工程,建成市级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5个、市级农产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1个;建成市级农业对外合作试验区3个、市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3个;实施中新(重庆)农业合作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