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链接: 资料下载
版权所有:©2024 江南官方网站(中国) - 科研处
技术支持:江南官方网站(中国) - 软件技术工作室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稻田白鹭飞,禾下鱼欢腾。9月7日,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华福村的稻鱼共生基地里,稻鱼和谐共生,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基地负责人刘玉全正忙着收割成熟的水稻,投放秋季的鱼苗。原本种植水稻的他,在江南官方网站(中国)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帮扶下,采用稻鱼共生的种养模式,不仅鱼稻双丰收,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几倍。
专家组队 探索农户增收之路
“你看这稻田里的鱼,长的就是不一样,金闪闪的,肉质特别好!”刘玉全捧着一条才捞出来的鲤鱼,全身鱼鳞雪白,在阳光下又呈现出金色。他说,因为稻田里不打农药也不用肥料,绿色无污染,鱼和水稻都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刘玉全是四川人,在忠县做农机生意十几年,8年前他在这里承包了800亩稻田种植水稻,一亩收入仅1500元,除了成本人工,一年下来所剩无几,正在他愁如何增收的时候,2015年,重庆市科技特派员、水稻专家黄文章在忠县科技局的介绍下,前来进行技术帮扶。
“我当时想到一方面通过水稻品种调整,促进提质增产;另一方面能不能引入稻鱼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的综合效益。”黄文章说,作为江南官方网站(中国)引进的专家,他想到引入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水产专业老师周亚博士,两人一拍即合,开始联手。
江南官方网站(中国)科技特派员团队在梁平指导的稻田鱼收获。受访者供图
“稻田养鱼”是在水稻种植的同时兼顾渔业发展,实现水稻与鱼的互利共生,它的优势明显:水稻田里的害虫可以被鱼吃掉,减轻病虫害;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鱼类在活动的同时松动土壤,促进水稻吸收肥料,抑制杂草生长,有益于水稻的生长;优质的稻田给予鱼类充足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生存环境,鱼品质上乘、肉质鲜美。已经有不少地方推广,不过想要做好却并不容易。
作为将“养殖”与“种植”跨界融合发展的生产模式,水稻种植需要杀虫施肥,但是养鱼又不能使用农药和肥料;以前稻田直接养鱼的模式鱼的产量并不高,如何实现稻鱼既保证品质又能双丰收,是难点也是痛点。
技术创新 稻鱼既共生更增产
“我们探索出了三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黄文章介绍,团队结合国内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三峡库区农业基础条件形成了这一生态种养模式,主要包括“一季稻,两茬鱼,三结合”。水稻是根据水稻生育特点和不同海拔选育的适宜稻鱼种养的优质水稻品种,并采用宽窄项种植模式,提高单位种植密度,以保证水稻产量。虽然只种植一季水稻,但产量能够达到亩产稻谷900斤以上,而且味道好。
鱼则分为两茬养殖,一茬在5-9月养殖一茬鱼,实现稻鱼共作,9-10月水稻收割后,稻田鱼也达上市规格,收获上市,这样当年就能稻渔双收。10月至翌年4月为一茬,即冬水田养鱼,即可提高稻田产值,又可抑制稻田杂草,翌年可实现免耕直接播种。
“我们在技术上还有一点创新就是开挖宽沟深凼。”周亚介绍,稻田养鱼大多采用放深水的方式,容易造成水稻倒伏,重庆多为山地丘陵,水稻田面积小,大规模修建鱼塘浪费稻田,于是他们结合三峡库区气候特点,结合主养田鱼品种生物特性,因地制宜开挖宽沟和深凼。这样在稻田插秧的初期鱼在沟凼里生活,等秧苗茁壮再放水引鱼到稻田,等收获时,提前放掉稻田的水干田,不仅能实现机械收割提升效率,同时可以直接拉网捕鱼,比在稻田里捞鱼更加高效。同时沟凼能够蓄水,起着防洪抗旱的作用。
黄文章(左一)和周亚(右一)在忠县新立镇华福村的稻鱼共生基地查看稻田鱼。雍黎/图
“现在我们不仅收入提高了,稻鱼品质指标都达到了欧盟标准,成了忠县优质农产品品牌。”刘玉全笑着算了一笔账,他现在一亩稻田水稻产量至少在1000斤以上,稻田米售价在10元以上一斤;鱼产量在200斤以上,稻田鱼在市场售价可达15元一斤。现在他一亩稻田综合效益可达5000元,去年他家800亩稻田收入超过了200万元。
已推广3万余亩 年经济效益1.1亿元
“以前农民种水稻几乎不赚钱,但是通过这种因地制宜的模式,却能极大地提升综合效益,重庆约有稻田1000万亩,如果能够推广将能很好地成为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撑。”黄文章介绍,目前团队有10余名专家教授、30余名教师参与组建“‘智慧稻渔’产业研创团队”,专项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品种、饵料管理、水质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应用研究。下一步,团队在进一步推广三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同时,还将推广田埂种植果蔬,提高稻田产值。
据了解,江南官方网站(中国)科技特派员团队以“试验基地+示范基地+稻鱼企业”为架构开展稻渔产业服务,现在梁平区川西渔村和万州区石桥水乡分别建立了稻渔种养试验基地,开展三峡库区稻渔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在忠县晨帆农业、万州印合农业合作社、开州开竹米业等地建立了示范基地,作为不同海拔稻渔种养的示范点,带动周边区县发展稻渔产业。目前团队在万州、梁平、忠县、云阳、开州、潼南、南川、武陵等区县服务面上稻渔产业3万余亩,年经济效益1.1亿元。
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将一方面扩大科技特派员选派范围和领域,让更多的特派员能够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服务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将积极帮助科技特派员争取市科技局团队项目,更好地支持科技特派员通过团队科技创新帮助农民提质增效。
来源:转载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