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让你越贷越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7 阅读量:

案例一:一张身份证,一本学生证,甚至不用本人签字,就能贷到数万元。就这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德幸以28名同学之名,在14家校园金融平台负债近60万元。

这是大学校园小额贷款中非常极端的一个案例。然而,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一些高校发现,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在高校中迎来了大学生分期消费市场的春天,众多“校园贷”平台纷纷到高校“跑马圈地”。在校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一旦消费欲望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

案例二 大学生用网贷“提前消费”

大学生小唐最近也为给自己添置了一部新手机。由于没有钱,他采纳了商家建议办理了分期付款,只付了300元就拿到了3000元的手机,剩下的2699元选择用贷款的形式支付。

然而,小唐后来发现,在自己的贷款合同中,他要连续12个月还款,每个月需要还款339元,这意味着他一共要还款4068元,比2699元的贷款本金多出1369元,利息和各种费用竟然超过本金的50%以上。

而小唐的个人消费贷款申请表显示,这笔贷款的月贷款利率为1.67%,月客户服务费率为1.79%,另外还有0.77%的月担保服务费率,这样每个月费率加一起是4.23%,乘以12个月,年费率高达50.76%。

调查现状及风险:

一、中国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学生贷款可选择的途径主要有三类:一是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比如趣分期、任分期等;二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比如投投贷、名校贷等;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里面提供的信贷服务。

二、以某平台官网给出的偿还金额来看,贷款5000元,分12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元。当代理向学生介绍时,只会一直强调每月仅需偿还500多元就可以了,看起来很划算。实际上这笔贷款完成后,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2015年央行给出的商业贷款一年期利率仅为4.35%。同时该学生还需支付保险手续费和灵活还款服务包费,在该平台宣传文本及合同中,这部分费用标示得并不清楚,不细看很难发现。

三、据媒体报道,“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很多都远超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费率。一旦逾期偿还欠款,需要支付的违约金不容小觑,高低相差数倍。”

四、经相关记者调查发现,一旦逾期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

五、拿着身份证、学生证,再填个表格,不需要担保,不需要资质审核,便可以获得小额贷款,有的平台甚至还打出“无息”的宣传。但实际上,网贷平台的“利率”实际上门道多多,有的已经不啻高利贷。

六、将身份证、学生证、学籍信息、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这些信息都提交给网络信贷平台,无疑是将一个学生的全部个人信息“曝光”,那么,安全性有无保证呢?记者就此咨询了某信贷平台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也不知道如何保证安全性,“你若想在平台上贷款,就要全部提交这些个人信息,若是不相信平台,可以不贷款。”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信贷平台本身存在安全隐患,申请贷款一方如想获得贷款,那就要承担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七、家庭是学生提前消费的实际兜底者。据记者调查,尽管申请贷款的步骤简单,但是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信息是必须要填的。“如此一来,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业被耽误,背着一个‘老赖’的名声。”小楠说。

八、通过网贷分期贷款的“债主”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

九、网贷平台到底由谁监管?据了解,借贷平台不属于金融机构,故目前并没有纳入银监局的监管范围。在此情况下,成立一家网贷平台几乎没有门槛,只需拿到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并在工信部备案即可。网络借贷平台实际上是“三无”: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

十、贷款看起来容易,但一旦消费欲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也就没有偿还能力,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自己也会承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法律责任。”

校园网络贷款风险及如何防范

当前,高校里确实有些大学生存在创业、消费等现实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一些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就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类似无偿还能力的贷款一旦积聚起来,对网贷平台可能带来风险。

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四、在强化校园网络贷款平台自律和监管部门监管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贷款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金融知识的教育。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另一方面,普及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培养防范“力所不及”的风险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意识与能力。此外,家长也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经济情况,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上一条:网络安全专题二:骗术花样日新 时时须小心谨慎
下一条:动物科技江南平台畜牧兽医专业群社会监督工作制度研讨会